伍仟未来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产业 > 正文

产业

清泉石上流的上一句(王维《山居秋暝》的意境美)

3695000future2022-11-28产业28

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

——王维《山居秋暝》的意境美

作者:洞若(鄢文龙)

也许,你**次接触王维,是因为他的《鹿柴》。

也许,你真正进一步了解王维,是因为他的《山居秋暝》。

也许,你更喜欢诗中的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

也许,你更欣赏诗中的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。

也许,你更注重诗中的结句“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”。

我却被诗中的双关而留步;

我却因诗中的倒装而思考;

我更喜欢诗中所呈现的天真大雅,色韵清绝,雅淡中透出致趣。

那月从松间照来,好生嫉妒;

那泉由石上流出,特别陶醉;

那浣女、渔舟的晚秋情景,尤其是一“归”字,一“下”字,句眼大妙,“喧”“动”二字属之“竹”“莲”,更奇特入神。

在他的笔下,随意挥写,便得大自在。不欲仕宦之意,尽在山居秋暝。

那种山村秋夜,清新明爽,洁静纯美,简直就是他心中的人间桃源。

静默的空山,清新,清明,清澈,好一个安静而一尘不染的洁净空间。自然,他的心境也因此而空静清明。而这一切,都因松、泉、石,生机勃勃,勃勃,生机。

空山的秋暝,这般热闹,却以动显静,和平而恬静,恬静中充满一片生机。

透过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音乐之美。

你会发现:上句的音节由敛到放,与月色照射的景况相切;下句的音节由碎而圆,和泉流石上的景色相合。其诗之音节优美,正见其音乐修养之独臻。

他观察自然的艺术本领,匠心独运,总是能巧妙地捕捉到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调的种种形象,构成独到的意境。

眼前的这一首,便把空山雨后的秋凉,松间明月的清光,石上清泉的声音,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,小渔船缓缓地穿过荷花的动态,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。

这种感受,像一只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,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。

虽写景却不粘着于实相,而从光影、声响与诗人的感觉印象着以淡墨,虽画笔不能到,境界却空明澄澈。

那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,是他高洁情怀的写照。翠竹青莲之中勤劳善良的人们,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,正映射出他渴望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。

他在以自然之美,表现出人格之美,从而呈现出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。

我们一直流连于这样两个联句,实在是欲罢不能:
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一句写静,一句写动,动中有静,静中显动;一句有光,一句有声,照亮心扉,荡入心底;一为所见,一为所闻,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。互相映衬,自然融合,挂在心间。

比起魏文帝曹丕的“俯视清水波,仰看明月光”,虽俱自然妙境,但王维的色彩层次更见丰富。

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,表现的是人的活动,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,人物完全融化在山水景物之中。“竹喧”“莲动”,突出视觉与听觉上的刹那感,流动着语言的张力与层次。

品读着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那幽静清新的境界,只觉晚来秋山,毫无纤尘,确是世外。

陶醉在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,那欢乐优美的瞬间,只感到农家生活,情趣盎然,换了人间。

正午的时光,不期而至,我依然陶醉在石上的清泉一流而过,沁人心脾。

傍晚的时分,我十分期待,我只想在明月山一享“明月松间照”的诗意与远方。

寻觅一种禅悦,一种蝉蜕尘埃之外的禅悦。

2022.8.12于明月山下天沐温泉谷

作者介绍:

洞若,原名鄢文龙。教授,作家,学者,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人。曾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,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。

中国思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修辞学会副秘书长,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,中国模糊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,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常务理事。

出版散文集《月在波心》《月点波心》、传记《周德清评传》《晚唐巨擘郑鹧鸪》《姚勉评传》、文学评论《**与超越——史铁生文学作品的修辞化生存》等著作18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