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仟未来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推荐 > 正文

推荐

颐和园的资料(北京,颐和园之秋)

3695000future2022-11-26推荐42

老舍先生说:“秋天一定要住北平。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,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判断,北平之秋便是天堂。”

正好我在,就一定要多看看北京秋色。

去了很多公园,有的还不止一次,颐和园自然也要再去一次。

资料称,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大、保存完整的清代皇家园林,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。

这次去颐和园,也是想弥补一下遗憾。几年前的夏天,曾去过一次,由于景区规模宏大,只走了园子的一半,这次我选择重点走一走颐和园的另一半,而且也想看看秋天的颐和园又是什么样子。

万寿山去了,这次就去昆明湖畔寻寻秋的影子吧。

一进入颐和园,很快就看见了高大的枫树,满树金艳艳的黄,美极了。下面有情侣在**、在看照片,亲密地窃窃私语,我识趣地拍了张空镜头就赶快离开。

穿过万寿山下的古柏园,我很快就来到了昆明湖边。

一座庭院里,不多的银杏,一派深湛的黄,碧蓝晴空下,没有一丝风,银杏就那么安安静静地,独自灿烂,似乎在享受它自己的生命静好。

湖边,不断出现了另一种黄,那是柳树,微微泛黄的柳枝,湖面低垂,与不远处的桥与树映衬,让人疑似到了水乡,瞬间忘记这是北方。

我继续湖堤行走,越来越多的高大柳树,渐渐换上了金装,那不断呈现的美丽姿态和色彩,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我!

看到这些美丽的柳树,我心里的震惊真是前所未有,这是另一种味道的美,我**个念头,就是要尽可能留住这些美。

于是,我疯狂地拍,拍树、拍水、拍蓝天;拍近景、拍远景、拍特写;尽管图片很美,但我还是更佩服人的眼睛,毕竟,我眼睛所见之美,我内心感受之美,再高级的相机也有缺陷!

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啊!

我置身其中,真的只可意会,但我仍企图用文字来定格它的美,哪怕只能道其万一,毕竟,仅有图片是远远不够的!与图片相比,我更信赖文字的魅力,唯有文字,可以将抽象的美具体化、形象化、永久化,从而激发想象,拓宽美的内涵,只有这样,才无愧于颐和园的这些美!

颐和园的西堤,是一条柳丝飘飘的宽阔走道,很长很长,不是一条直线,它在昆明湖里折转弯曲,直抵对岸。湖堤两边,全是高大的柳树,越过水域,有岛、有桥,更远处是柳树、柳树,是更多、更美的柳树!

粗大的枝干,垂下万千柳丝。秀气的柳叶,疏疏密密。秋高气爽的天气,给它们染上浅浅的黄。深色的树干虬枝,成了它们亮丽色彩的好陪衬。树干古老,柳枝柔美。它们以多、以高大,以细腻、以飘逸取胜。那淡雅的黄,如烟似云,像画又像诗。那独有的神采气度,几乎抢走了我对秋的所有爱恋。那些浓艳的枫杨与银杏,似乎一下子在我心里逊了色!

我从没想到秋天的柳树,竟可以这样美!

见过很多南方柳树,它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。可是一到秋季,它们或半绿半黄,或黄成暗褐色,或变成干白色,或干脆打着卷儿直接落下。哪里还会来个隆重的换装仪式,更不可能都统一换成素雅的黄纱、黄绸。唯有颐和园的柳树,似乎永远骄傲地保持着皇家的高贵,帝都特有的浅黄,美成了它们的专利。

我不得不说,颐和园的柳,着实招人喜欢。它们美得从容低调,就像我们浅淡的人生,无需浓情蜜意,也无需张扬跋扈,只静静地,似流水落花,自然而然,却特别有味儿而耐看,与苍松翠柏的刚劲挺拔迥然不同,它是柔中带刚,刚柔相济!

颐和园里,虽然三步一小景,五步一大美,那么多桥,那么多亭榭,那么宽广的水域,那么多芦苇残荷,也少不了红红的爬墙虎、枫树叶,还有不少黄得扎眼的树,更有蓝天、建筑、宫墙与之相配,它们也秋韵十足,但我唯独钟情这些素淡的堤柳。

我在颐和园走了很久很久,见得多的就是柳树。别小看颐和园的柳树,有的树年龄还特别大,可以追溯到清代呢。有这么多、这么美的柳树,在我眼里,其它都是陪衬!

我在湖堤、湖边、风景人行道上走着,满心满眼都是黄柳,那千缕万缕的黄,远看云烟似的,近看,那又细又尖的叶子,时不时就飘飘悠悠落下几片。若有微风,更见柳丝飘逸、优雅的情态。颐和园的柳堤(西堤),实际就是一幅绝妙的写意画。抬头望天,鸟在空中飞,低首四顾,人在画中游,时时处处,秋韵浓浓,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视觉盛宴!

看惯了北京四处浓艳的秋色,再来颐和园感受一下北方秋天的淡雅静美——大自然原生态的和谐之美,你才算真正读懂了北京之秋的博大内涵。

可以说,颐和园秋天里的柳,不自觉触动了我心中深处的弦,唤起一种特有的中国情愫,我心满意足!

怪不得孩子们说,北京的颐和园有意思,值得反复去!

附资料:

颐和园,1986年,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颐和园,中国四大名园(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、苏州拙政园、苏州留园)之一。

它前身为清漪园,位于北京西郊,距城区15公里,占地约290公顷,与圆明园毗邻。它是以昆明湖、万寿山为基址,以杭州西湖为蓝本,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。

颐和园,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。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,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,大小院落20余处,3555个古建筑,面积70000多平方米,共有亭、台、楼、阁、廊、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。

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,金碧辉煌的佛香阁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,经排云门、二宫门、排云殿、德辉殿、佛香阁,终至山颠的智慧海,重廊复殿,层叠上升,贯穿青琐,气势磅礴。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,踞山面湖,统领全园。

颐和园,内有巨大的昆明湖,水域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。湖上多桥,令人注目的是17孔桥(17个桥洞),长约58米,宽约4米,17孔桥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岛。

颐和园,内有古树名木1600余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