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仟未来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市场 > 正文

市场

哪个整形比较好(现在做什么比较好做)

3695000future2022-05-05市场144

58岁的陈焕然见证了整形界太多的变化:曾经被视为病态的骆驼鼻,在一部电影火了之后,成为无数男人的“心头肉”;曾经流行的“锥子脸”,短短几年就被时尚抛弃,成为了过时的代名词;整容群体也从演员、明星变成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。

作为中国早的整形外科医生之一,陈焕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近20年,曾被央视称为“中国整形外科**人”。

2004年,陈焕然在古代“三院五眼”和黄金比例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三院五眼,四高三低”的审美标准。这个标准逐渐被业界接受,成为评判美女的统一标准。

然而,每当遇到来找他整容的人,陈焕然总是让对方买一面镜子,每天花一分钟仔细端详自己的脸。“希望他们能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独特,学会欣赏和接受,后不用整容。”

我见过太多天然的和“人造的”美女。现在,在陈焕然的眼里,它们是独一无二的,甚至更加美丽。

2004年,陈焕然在古代美学和黄金比例的基础上,首次提出了“三院五眼,四高三低”的审美标准。受访者提供的图片

“审美是主观的,但美有客观的底层逻辑”

新京报:什么是“三庭五眼四高三低”?

陈焕然:“三腔”就是把一个人的脸分成三等份,从额头发际线到眉骨,从眉骨到鼻底,从鼻底到下巴,都占脸长的1/3;“五眼”就是脸的宽度正好和五只眼睛一样长。“四高三低”是指前额、鼻尖、唇珠、颏尖是凸的,而鼻与前额交界处、中沟、下唇是凹的。

新京报:你是如何提出“三庭五眼,四高三低”的审美标准的?

陈焕然:1990年,我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,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。我博士论文的主题是变性手术。

有一段时间,我整天背着带游标卡尺的书包,带着石膏粉,带着相机,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游荡。看到一个觉得好看的女生,就请人喝杯咖啡,问能不能给她拍张照或者做个模特。如果鼻子好看,就要测量鼻子的数据;如果你的头看起来不错,你应该做一个你的头的石膏模型。这份工作做了五年,几乎要延期毕业了。

得益于博士论文的研究,2004年,我结合古代美学和黄金分割定律,首次提出了“三院五眼,四高三低”的审美标准。那两年,这个标准迅速传播开来,逐渐被业界接受并广泛使用。

我们都说审美是主观的,但美必须有客观的底层逻辑。美的基本逻辑来自于公元前5世纪提出的黄金分割。从我的经验来看,流行的审美每隔三五年就会发生变化,但美的基本逻辑并没有太大变化。

“三庭五眼”示意图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审美的变迁:从明星到多元

新京报:你认为你成为整形医生后,大众审美发生了哪些变化?

陈焕然:中国的医学美容工程发展至今只有30年。我是**批进入这个行业的整形外科医生之一。可以说,我是看着大众审美一点点改变的。

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,以山口百惠为代表的昭和美女大行其道。他们的面部轮廓没有太立体,整个人很温柔。那时候“医美”这个词还不存在。有些歌舞团的演员和主持人让我们导师做双眼皮和鼻垫,要拿相关部门的证明才能做。

90年代的流行审美以港姐为代表。但那时候还没有人给他们拍照整容,经济还不太景气。

达,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这么多信息。

普通人开始接触到整形,是2003年后“人造美女”的*发。当时有一个叫郝璐璐的女孩,做了隆鼻、开双眼皮、隆胸、提臀等十多处整形,耗资30万,被媒体称为“中国**人造美女”。当时整形手术整体做得比较少,还没有出现做毁了的新闻,大家都觉得整形太好了,好像是一个只会成功不会失败的东西。也是这时候,韩流审美开始流行,不少女生拿着韩国明星的照片让照着她们整形。

2005年左右,中西方文化出现了审美的交汇点,体现在明星的脸上就是章子怡、杨紫琼等明星在国际上走红和苏菲玛索、Maggie Q等明星在中国的走红。她们的共同特点是,脸很小,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;但五官又非常立体和精致,轮廓分明,很像西方人。她们的脸都是有下颌角,有颧骨的,不像后来流行的“锥子脸”,下颌角和颧骨都没了。

2010年前后,大众的审美就开始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了,开始流行网红脸。那时候的网红脸就是把颧骨降低、颧弓变窄,锯掉下颌角,这样脸就变尖了。也可以说从“锥子脸”开始,审美逐渐走偏,很多人片面地追求大眼睛、尖下巴,五官的结构和黄金分割比例被完全破坏了,它打破了美基础的逻辑。

又过了几年,人们觉得“初代网红脸”太难看了,开始追求有个人特征的“改良网红脸”。比如,下巴不要搞得那么尖了,以前做了尖下巴的就拆了重新做,希望能保留个人原本的特征。

这两年,审美已经开始多元化了,再也没有人拿着明星的照片说照着整了。还有很多女孩来整容,希望整得偏男性化一点,而男孩也会要求做得稍微女性化一点。

新京报:你遇到过拿着明星照片整形的例子吗?

陈焕然:遇到过,那太多了。《碟中谍》热播、汤姆克鲁斯火的时候,好多男性非要做汤姆克鲁斯的鼻子。我印象很深,在20年前的教科书上,汤姆克鲁斯的鼻子被称为驼峰鼻,是病态的。你怎么能因为一个男明星或者小伙子爱美,就把健康的鼻子做成病态的呢?当时做这种手术,我们还需要打报告到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。

“很多商业机构扮演了赌场里面发牌的角色”

新京报:常见的整形手术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?

陈焕然:任何整形手术包括所谓的微整形,都有4个前提:一定会有创伤、一定会有风险、一定会有疤痕、一定会有并发症。现在的整形行业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,一些机构为了逐利,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刻意淡化这4个前提,让求美者承担很多不必要的风险。

比如,削骨算是并发症比较严重的手术,相当于把脸部的承重墙敲了。骨头一削,脸部的支撑力不够,面部肌肉就会垮塌,近期看会比同龄人老3-5岁,远期就老得更快了,而且这种老是不可修复的。

现在还有一些人打玻尿酸,做面部填充,轻微的并发症就是面部表情功能区僵化,脸成了“面具”。长期的并发症就包括面部下垂、面部表情僵化,加速衰老,表情会出现一秒左右的延迟,微笑看起来就跟没笑一样。

新京报:你怎么看商业因素对整形行业的影响?

陈焕然:整形行业的商业化让很多机构扮演了赌场里面发牌的角色,他们觉得自己能左右别人的审美:既片面地不愿意承认他们歪曲了美的定义、消灭了美的多样性,还把一些追求美的人当成赚钱工具,卖给各个医疗机构赚高额中介费。

很多机构传递了错误的信息,纯粹是为了商业在做手术。比如,有些机构宣传说只需要一次或者两次手术,就能把脸上的项目全部做完,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说法,就是为了一次性把钱收了。真正的整形手术,相邻的部位绝对不能同时做。假如有人在一台手术上把鼻子和眼睛一起做了,这个医生肯定是庸医。

做鼻子手术时,鼻子打了麻*,眼睛的内侧就肿了;做眼睛手术、尤其是内眼角开大的手术时,鼻梁根部就是肿的,极度影响鼻子手术的观察和判断。

包括一些**作品,为了突出一个人整容前后的变化,都是整脸手术,终整张脸的纱布一拆,就变成大美女了。这绝对行不通,导演根本不懂,这是违反医学原则的。

“美丑的概念只是人内心世界的投影”

新京报:你怎么看“精灵耳”“漫画腰”“直角肩”等在某段时间流行的审美?

陈焕然:我觉得这都是非主流的审美,正规的、主流的整形医生肯定不会接这些活儿,而且这些东西20年前就流行过了。

“精灵耳”,20年前叫“外星耳”,顾名思义就是把耳朵拿掉一块软骨,整成像**剧里外星人一样尖尖的耳朵。这种手术大的风险在于耳朵软骨一旦感染,耳朵就会变成菜花的形状,整个纠结在一起,医学上称为“菜花耳”。这不光是美不美的问题了,还有很大的健康风险:外耳有收集声波的功能,外耳严重变形会影响听力。我们不能因为美,把健康的器官变得不健康,更何况这样也不美。

20年前还有人做“蜥蜴舌”,就是把舌头割成像蜥蜴一样,中间是分叉的。有很多人找了各种理由来让我们做,这当然不能做。我做过“蜥蜴舌”的修复,就是把舌头中间的缝隙缝上。修复后的舌头,外观和讲话都是正常的,但舌头末端的神经末梢已经损伤了,所以会丧失部分味觉。

很多机构为了赚钱,找各种医生、博主写软文,推出一个看似流行的审美。如果个人的审美没有提高,自然就被这些机构牵着鼻子走了。很多人跟风整容,归根结底是自己没有“美商”,不知道什么是美,更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美。

新京报:你觉得什么是“美”?

陈焕然:做了三十多年整形医生,我自己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,其实真正的美丑没有界限,任何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东西都是美的。

美是一种文化现象,如果你把宏观的时间和空间拉大,就会发现很多美丑的概念都只是人内心世界的投影而已。

以前我们都说“我喜欢的就是美”,但是要意识到,很多时候你以为的“喜欢”其实是受很多外来因素影响的。包括你接受的关于美的教育、推波助澜的商业机构等等,所以你喜欢的,不一定是真的。

现在我们都说“适合我的就是美”,就是你的美和别人不一样,你是独一无二的,你就是更美的。

新京报记者 李桂

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许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