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仟未来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产业 > 正文

产业

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学习与巩固(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》教案)

3695000future2023-01-26产业32

第1课时

▷教学内容

教科书P77例1、例2及“做一做”,完成教科书P78~79“练习十九”中第1、3题及“你知道吗?”

▷教学目标

1.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探究过程,能正确、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。

2.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3.在学习活动中,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,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。

▷教学重点

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。

▷教学难点

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、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。

▷教学准备

课件。

▷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铺垫,引入新知

课件出示习题。

师: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,100,1000,…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。

师: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?分数的基本性质呢?
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复习旧知识,回忆小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,让学生明确小数是分母为10,100,1000,…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,引入新课。在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,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起点,以便学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正向迁移。

二、自主探索,掌握方法

1.教学教科书P77例1:小数化分数。

(1)独立思考,解决问题。

师: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你会列式计算吗?

【学情预设】学生会想到用除法解决问题,结果的表示可能会出现分数和小数两种情况。

(2)全班交流,比较异同。

学生展示自己的算法,并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。

【学情预设】预设1:3÷10=0.3(m)3÷5=0.6(m)

预设2:3÷10=(m)3÷5=(m)

师:比一比,这两种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?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?

【学情预设】学生能领悟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相等关系,分数可以写成小数的形式,小数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。

结合学生的交流,教师板书:0.3=0.6=

【设计意图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,并能根据小数的意义将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。“0.6=”中的是约分后的分数,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这一点。

(3)探索交流,明确方法。

师: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形式呢?如果能,怎么写?[板书课题:分数和小数的互化(1)]

①学生讨论,并试着完成教科书P77“做一做”。

②学生交流,归纳方法。

师:做完了吗?你们是怎么做的?怎么想的?

【学情预设】学生能根据小数的意义,把小数化成分数。

师生小结:小数化成分数时,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,能约分的要约分。(板书)

师:小数化成分数,需要注意什么呢?

【学情预设】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;不是简分数的,要化成简分数。

【设计意图】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的方法,呈现尽量多的例子,从中发现规律,总结方法,更有说服力。

2.教学教科书P77例2:分数化小数。

师: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,那么分数又该怎样化成小数呢?

(1)提出问题。

师:、怎样化成小数?

(2)解决问题。

师:分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化成小数,可以直接去掉分母,看1后面有几个0,就从分子中后一位起向左数几位,点上小数点。

师:分母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?

【学情预设】分母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化成小数,有的学生可能只停留在移小数点的想法上,有的学生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,用分子除以分母再计算。

师:、该怎么化成小数呢?

师:我们是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问题的,分子除以分母,如遇到除不尽的,怎么办?

师:该怎么化成小数呢?小组合作,开展研究。

【学情预设】、都是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情况,根据前面的经验,学生都会计算。

师生总结:除不尽时,结果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,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根据题目要求和实际情况保留。

【设计意图】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,对于分母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,不能直接化成小数,于是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,从而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,此时让学生分组讨论、研究,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(3)自主练习。

①课件出示教科书P77“做一做”。

师:这6个数中,有分数,有小数,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,该怎么办?

【学情预设】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: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;二是把小数化成分数,再通分。

②归纳一般方法。

师:分数化成小数,有多种情况,你们能归纳出一般方法吗?

相互交流后,自主小结。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,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。

【学情预设】把化成小数,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:①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,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,转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,再改写成小数;②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,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。

师生归纳并板书:一般方法:分子÷分母(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)。特殊方法:①分母是10,100,1000,…时,直接化成小数;②分母是10,100,1000,…的因数时,可化成分母是10,100,1000,…的分数,再化成小数。

三、回顾反思,系统归纳

1.系统归纳。

师: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将小数化成分数的?分数化成小数呢?分别要注意什么?

师:小数化成分数一般要约分,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要根据题目要求保留几位小数,实际解题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。

【设计意图】让学生在讨论、分享、小结中,归纳出完整的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。根据实际要求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,从而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。

2.知识拓展。

课件出示教科书P79“你知道吗?”。

师:同学们,其实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,还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,这当中又有什么奥秘呢?请大家自学教科书P79的“你知道吗?”。

师:通过阅读,你了解了什么?

师:这些分数,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?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?为什么?

小组内交流讨论。

【设计意图】学习判断一个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,拓展知识宽度,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四、分层练习,巩固提升

1.基础练习。

(1)填空:把0.25化成分数时,因为0.25是()小数,所以就在1后面写()个0作(),把0.25去掉小数点作(),后是()。

(2)教科书P78“练习十九”第1题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评价。

2.综合练习:教科书P78“练习十九”第3题。

【设计意图】习题的设计力争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,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,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。让学生合理运用互化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体验成功的乐趣,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巩固。

五、课堂小结

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,你们有什么收获呢?

▷教学反思

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——分数化成小数时,教师将例题中的6个数分成3组,逐步推进,层层理解,并在知识的升华处进行适当的启发、引导,让学生在讨论、交流的过程中找到分数化小数的方法,实现自主学习。从反馈的情况来看,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比较好,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约分,小数除法基础不扎实。因此,在教学中还应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,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有预见性,以便更有效地因材施教。

第2课时

▷教学内容

教科书P78~79“练习十九”中相关习题。

▷教学目标

1.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和小数互化方法的理解。

2.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。互化结果,促进学生有意识地记一些常见的分数、小数互化值。

▷教学重点

正确、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。

▷教学难点

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。

▷教学准备

课件。

▷教学过程

一、基础练习

1.教科书P78“练习十九”第2题。

学生独立完成后,集体反馈。

2.教科书P79“练习十九”第8题。

学生独立完成后,集体反馈。

二、综合应用

1.课件出示教科书P78“练习十九”第4题。

(1)学生独立解答。

(2)展示交流。

【学情预设】求猎豹的速度是小汽车速度的多少倍时,有的学生用带分数表示,有的学生用小数表示,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倍数关系。

【设计意图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(几分之几),渗透倒数的概念,沟通小数、分数之间的联系。

2.课件出示教科书P79“练习十九”第10题。

师:怎么知道谁家离学校远些?

【学情预设】学生可能会说,谁家离学校的距离长些,谁家离学校就远些。但是不知道两人的速度,无法求出距离,引导学生推理出,速度相同,谁花的时间长些,谁家离学校就远些。

师:谁回家的时间长一些呢?[板书课题:分数和小数的互化(2)]

【学情预设】预设1:统一成以小时为单位的数,再比较。

预设2:统一成以分钟为单位的数,再比较。

板书:当数据形式不一致时,统一成分数或小数均可。
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,实现分数、小数的灵活转化。

三、自主练习

1.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78~79“练习十九”第5、6、7、9题。

2.完成后集中评价。

四、补充练习课件出示习题。

【设计意图】本课时的内容相对比较少,适当补充不同的内容,进一步落实本次练习的重点,突破难点。

五、课堂小结

师: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。通过复习,我们能够更加熟练、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,并能应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。

▷板书设计

分数和小数的互化(2)

当数据形式不一致时,统一成分数或小数均可。

▷教学反思

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尝试、小组合作、分析、讨论、总结等,明确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,所有的方法都由学生自己概括,自己总结,教师只是引导、补充。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方法,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。但在组织学生进行概括、总结时,还是放手不够,教师的提示、引导过多,小组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