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仟未来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市场 > 正文

市场

丧事对联大全横批(“花圈”上面一定要写挽联吗?有什么样的讲究和要求?)

3695000future2022-12-09市场28

实际生活中,奔丧吊丧,上花圈花篮或者送花圈花篮是一般*作,非常常见,为流行性习俗,绝大部分人也都实际做过。那么,丧事活动中,花圈花篮一定要写上挽联吗?不写可行?我们结合丧礼典籍文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,供大家参酌与评述。

1、花圈是吊丧人的礼赠礼馈,在花圈上标注丧事语词和吊丧人身份,是对吊丧人的尊重,是一种礼仪之举,所以花圈上面是一定要写上挽联的

家有丧事,用长条状的布帛或纸张,上款(上联)写吊唁告慰之词,下款(下联)吊丧人落款,然后黏在或别在花圈上面。主家有了吊奠之仪,也彰显了吊丧人的礼仪之举。在传统文化下,什么叫知礼懂礼?什么叫识事懂事?这就是!

严格意义上讲,花圈上的吊挽语词不是挽联,而是挽幛。对联是特定文体,有上联下联和横批,讲究平仄与对仗。家有丧事,灵堂大门两边是应该用对联的。其他衣被、布帛等物品上用挽幛。有人将花圈花篮等上面的语词叫挽带或挽幅,其实都是挽幛,只是形状有差异,基本内容设置和功用都是完全一致的。

幛,从巾从章,巾是指丝制品和布麻制品,幛是彰显、显示的意思。幛的本义是用于祝贺或吊唁的整幅布帛。在幛上面写字,包括祝贺语词或丧事语录,并标注出幛人的身份和名姓,就是喜幛或挽幛。

丧事活动中,吊丧人对丧事主家有许多礼赠和礼馈,包括衣衾、布帛、财物、钱物、车马用力等等。按礼仪要求,主家得到的所有礼物,都必须进行文字标注,包括哪些人送的?送了多少?价值几何?等等。在后世的传承过程中,人们对这些文字进行文体修饰,加上特定丧事语录或语词,就是挽幛(挽联)。

2、“挽幛”(挽联)来源于古法丧礼的“陈衣”,即主家将收到的衣衾、布帛、财物等摆出来给人看,并标注礼赠人的名姓

古典时期,确切地说民国之前或49年之前,家有丧事,要设账房,账房专门安排一人唱礼。吊丧人到账房上礼,什么东西?多少数量?值多少钱?给多少钱?等等,唱礼人都要大声喊出来给人听,然后账房对物品还要进行文字标识。这种习俗是有来源的,源头就是古法丧礼的“陈衣”。

《仪礼----士丧礼》有“襚”的规定,国君要襚,亲戚要襚,兄弟要襚,朋友要襚。襚就是赠送衣衾布帛。大家一起帮助丧事主家办好丧事。

《仪礼----士丧礼》还有“陈衣”的设置。“陈袭衣”、“陈小殓衣”、“陈大殓衣衾”,作为丧事*作的特定程序,必须实施。陈就是陈列、列示的意思。所谓陈衣,就是将收到的“襚”摆出来给人看。在之后的传承发展过程中,主家对收到的“襚”等物品进行文字标注和标识,逐步形成挽幛。

作为礼赠和吊奠物品,应当纳入礼仪规范,所以花圈是挽幛的一种,丧事主家收到花圈,应当进行丧事联语的制作。既是对自己的讲究,也是对别人的尊重。

3、花圈“挽幛”(挽联)使用的文化逻辑和一般思路

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文明,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。家庭的立足和不断发展,需要稳定、有序、和睦、和谐的环境,其基本手段就是礼仪,即宗**理规制。*了家庭规制就是*了伦理,这是古代社会管理和家庭管制的关键要点和大忌讳,一旦违反,往往会采取极为严厉甚至**的手段进行制裁。

维系家庭稳定和谐的基本途径就是血缘关系和家庭亲情,而“孝”就是实现家庭关系稳定、有序、和谐、进步的基本载体。所以,中国历史几千年,“孝行”一直都是行为人的根本品行。而“养老”和“送终”是衡量和评价人们“尽孝”“行孝”“孝道”“孝行”的基本方面和基本标准。所以,传统文化下,中国人特别“重死事”,家有丧事叫“当大事”。

中国传统文化信奉儒学,儒学一直是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。儒学的原创人就是孔子。孔子重礼,特别喜欢丧礼。《礼记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丧礼的。这就造成中国文化在原创阶段有一个重大设置,也是一个重大缺陷,即厚葬,丧事活动极其靡费。在“尽孝”的框架下,按规定的礼仪等级和要求*办丧事,是家庭的沉重负担。所以,实际生活中,为了既能遵守礼仪规定,又不至于家破人散,丧礼设置中有了补救措施,即赙赠。

所谓赙赠,包括赠与丧事主家衣物、用物、财物、钱物、车马用力等等。一家有丧,大家帮忙。届时不仅亲戚朋友,包括国君、领主、上位人员、僚属等,都得以衣物、货物、财物提供帮助。而且所有这些帮助都是无偿的,应该的。

为了彰显人的德*、人品、家资,为了弘扬、倡导、推介孝道和丧礼文化,对赙赠人进行身份标识是必要手段。这应该是“挽幛”(挽联)产出的一般生活逻辑和文化来源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