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仟未来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推荐 > 正文

推荐

浣溪沙(无名氏写首《浣溪沙》,一千多年后才被发现,水平之高令人赞叹)

3695000future2022-11-29推荐30

古代到底有多少诗词高手?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。

一般情况下,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4类:一类是伟大的文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之类,他们不但有名气而且曾对文史有重大影响;第二类是有名的文人,比如李涉、罗隐等,他们挺有名气,但还称不上伟大;第三类是普通文人,他们的名字只是在《全唐诗》之类的诗集里被提了一笔,没什么名气;第四类是民间无名文人,这些人的诗作多数遗失在历史的长河里,在古籍中连名字都没有。

这4类文人里,前3种的数量并不会太多,数量多的是后一种。《全唐诗》一书中就出现了很多无名氏之作,整体水平虽大多比不上前3类诗人,但也不乏珍品。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:古代民间是有大量诗词高手的。

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,就是一首100多年前才被找到的作品,作者为唐五代时期的民间无名氏。词的名字叫《浣溪沙》,是20世纪初在敦煌石室找到的。当时专家看到这样一首词,也不得不感叹:古代民间是藏龙卧虎。让我们来品一品:

《浣溪沙》

五两竿头风欲平,长风举棹觉船轻。柔橹不施停却棹,是船行。

满眼**多闪灼 ,看山恰似走来迎。仔细看山山不动,是船行。

当时在敦煌发现了数百首曲词作品,后被编录成《敦煌曲子词》,这首《浣溪沙》就是其中之一。看得出来,这是作者在船上时写的词作,这也是这个词牌下较早的作品。而它可贵之处,在于用词曲的方式阐述了平凡生活里的理趣之美,这比宋代理学家朱熹等人要早了不少。而词作整体的水平,如今看来也是令人赞叹的。

词的上阕,开篇以小见大,由竿头见船。船本来是停靠着避风的,渐渐地风停了,于是举棹准备出发了。因为风浪条件适宜,所以哪怕是橹桨不动,船也在行走着。从这上阕的内容来看,词人的心情是不错的,他在仔细地观察着船行在水中的情形。

词的下阕,写的是在船上看到的景物。满眼都是闪烁的波光,而远处的山也像走过来欢迎他。其实这就是一种相对运动,山其实没动,动的是船,这是他的错觉。所以后他“仔细看山”,才发现了原来是船行。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,难的是如何用诗意化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。

从语言上来看,这首词其实很简单,没有过多的弯弯绕绕,但它自有高明之处:

首先,它把写景和讨论自然理趣,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。说到底,诗人要说的只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,但因为有风、竿头、波风、山、桨等多个具体细节的描写,能让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这一现象,不着痕迹,这是很高明的。

其次,全词通篇没有直接出现人物的心情描写,但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以**视角写的,词人的心情是闲适而愉悦的,所以它其实也达到了以景写情的目的,很有水平。

我们得承认,从意境的渲染上和遣词的整体水平上来看,它达不到一流文人的水平,这或许也是其在唐五代时期没有让作者红起来的大原因。但这样的作品,也并非是现代一般文人能写得出来的。它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被找到,实在是令人欣喜。

《敦煌曲子词》的发现,告诉我们在古代民间还有大量这类作品,但它们基本上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里,实在是可惜了。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,并对那些为了保护古代经史典籍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先贤们,由衷地敬佩。

大家若是有兴趣,可以找这一些曲子词找来读一读。这些作品因为一直被封存着,写完1000多年后才被发现,所以它们与我们如今看到的绝大多数作品相比,有一个宝贵之处:都是原汁原味的。

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诗作,在流传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被人修改过,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、《将进酒》等,宋、明的版本都有不小的差距,至于诗仙早写的是哪一版,我们其实是搞不清的。但敦煌曲子词,却是地地道道的唐代及五代风,相信大家在读完它们后,会有不小的收获。本期这首词大家喜欢吗?欢迎讨论。